知識小寶庫

產後營養知識|什麼!產後階段飲食原來沒那麼簡單?

自古以來,坐月子文化是東方國家的習俗,因為媽媽在生產需要持續用力,耗費大量的力氣和分娩導致的撕裂傷,都有可能造成氣血虧損。所以,自然產或剖腹產的媽媽在食補及藥補上的使用當然也會有所差異。
今天,在這裡告訴妳產後每個階段所需要攝取的營養及合適料理,選擇什麼樣的料理才能迅速幫助身體機能的恢復。
 

第一階段|自然產後1-7天 & 剖腹產後1-14天

剛生產後的妳,懷孕期間體內殘留的毒素、廢血、廢氣及多餘水份開始排出,原本受到子宮壓迫的腸胃器官也慢慢歸位、會陰部也慢慢癒合,但是功能的完全恢復還是需要時間,這時候的妳可能食慾還是不太好,飲食應該保持清淡。
所以,絕對要避免醋、大蒜、胡椒、辣椒等辛燥刺激的酌料,因為這些食材如果透過奶水哺餵,是有可能造成寶寶濕疹或拉肚子。
自然產的妳,傷口癒合時間大約是3到4天,而剖腹產的妳則需要7天的時間。產後攝取好的營養,可以幫助傷口的癒合。這個時期的飲食建議選擇雞肉、魚肉、薏仁或豬肝等食材,搭配當歸、炙甘草、川芎或黃耆等藥材,以湯湯水水的方式來開胃和進補,促進傷口復原、排出惡露以及健脾開胃。

 

產後營養知識 天麻海鱸湯

使用鱸魚魚骨、多種蔬菜以及具有安神效果的天麻一起熬成濃郁金黃的湯底,最肥美的鱸魚中段,富含豐富膠質及高蛋白。吃得出皮Q肉細的好鮮味,給妳加速修復產後傷口、養顏美容好營養!
·
米酒、鹽及嫩薑絲等原始調味料催化出鱸魚本身鮮甜,讓香味瞬間在喉間散發,越喝越順口。產後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這道無添加的原味湯品,簡單乾淨的味道雋永迷人。


 

第二階段|自然產後第8天& 剖腹產後第15天開始

基本上,妳會發現傷口在產後第二週逐漸癒合完全,惡露開始減少、胃口也明顯好轉,這時候的調理重點就是養血化瘀、消水腫及增加體力。
不過,妳的胃腸功能可能尚未恢復到產前,所以食療應該循序漸進,記得不要操之過急。
或許油膩的湯水或食物會偶爾讓妳覺得消化不良,但還是可以選擇少油煎且易消化的補血食物,像是豬心、紅棗、牛肉、豬腳、枸杞都是幫助補充鈣質、調理氣血、促進內臟收縮的好食材。
另外,這時候也可以開始攝取少量麻油,但要注意的是麻油較容易上火,如果妳剛好是燥熱體質,也可以以苦茶油來代替。
 

產後營養知識 蒜香四季豆炒低脂牛

蒜末爆香後,低脂瘦牛肉片,再放入台東特選的有機四季豆仔細煎烤至微微焦香。
拌點魚露、蜂蜜,擠上青檸,芝麻點綴,甜鹹交織釋放出淡然而深刻的滋味。
·
清新的檸檬香氣伴隨著碗裡的脆口鮮甜的四季豆正好緩和了牛肉的油膩。菜式營養均衡,澆上一大匙在熱騰騰的白飯上享用,這是一道清爽路線的開胃經典菜!


 

第三階段|自然產後第21天開始 & 剖腹產後第30天開始

產後第三週,妳有沒有感覺得到身體的不適感漸漸減緩、不論是身體還是精神都比前兩週來得輕鬆許多呢?
妳的身體正在恢復分娩時的體力消耗,這個時候可以利用坐月子的黃金時期來轉變體質,改善妳原本可能有的氣喘、畏冷、掉髮、便秘、易疲憊的問題。
這個階段的調養重點是催乳發奶、強健腰膝及恢復元氣,這時候的妳,最需要的是好的滋養進補。
雖然補充蛋白質很重要,但還是要避免生冷、辛辣、肥膩的食物。妳可以選擇具有補奶、補血、潤腸、黑髮等功效的麻油為湯底,加上魚類、海鮮、雞肉等低熱量、高蛋白的食材,到哺乳期結束都應該以種類豐富、多種營養為飲食原則。

 

產後營養知識 溫醇麻油極品金雞湯

以古法製造的北港黑麻油和苗栗小農自產的老薑母大火煸香、爆炒,再放入堅持天然雜糧與蔬菜放養、十六週自然完熟的雲林黑羽土雞腿肉精心慢火燉煮。
·
當日現宰的雞肉新鮮無腥味、肉質彈性不粗糙。上頭覆滿的黃澄麻油,溢著熱油香氣,這碗滿是雞鮮味的甘口麻油雞,湯頭濃而不嗆、麻油香味溫潤不膩,是幫助媽媽產後新陳代謝、養氣補血的最佳滋補湯品!


 

分享